我们本期内容来了解一下混凝土湿喷机喷射距离控制!混凝土湿喷机的喷射距离是影响喷射质量(如混凝土强度、平整度、回弹率)和施工效率的关键参数,需根据喷射材料特性、施工环境及设备性能进行精准控制。
一、混凝土湿喷机喷射距离的基本控制标准
混凝土湿喷机喷射距离指喷嘴与受喷面之间的直线距离,通常需控制在 0.8~1.5 米 范围内,具体数值需结合以下场景调整:
常规平面喷射:优先采用 1.0~1.2 米,此时混凝土料流能均匀附着于受喷面,回弹率(混凝土未附着而掉落的比例)可控制在 15% 以下(岩面)或 25% 以下(土面)。
阴阳角或复杂结构(如拱顶、边墙转角):可缩短至 0.8~1.0 米,避免因料流扩散导致边角漏喷或回弹量增加。
大断面巷道或高空喷射:若受喷面距离超过 1.5 米,需通过调整喷嘴角度(如略微下倾)或提高喷射压力补偿,但最大不宜超过 2.0 米,否则易因料流动能不足导致混凝土松散、强度降低。
二、影响混凝土湿喷机喷射距离控制的关键因素
混凝土湿喷机喷射混凝土材料特性:
坍落度:湿喷混凝土坍落度通常为 8~15cm,坍落度较小(较干硬)时,料流需更大动能才能附着,喷射距离可适当缩短(如 0.8~1.0 米);坍落度较大(较稀)时,料流易扩散,需增大距离(如 1.2~1.5 米)以防流淌。
混凝土湿喷机骨料粒径:骨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 15mm(喷射管直径的 1/3~1/4),粒径较大时,若距离过远,骨料易因重力提前掉落,需缩短至 1.0 米以内。
混凝土湿喷机喷射压力与流量:
混凝土湿喷机喷射压力(工作风压通常为 0.2~0.6MPa)与距离正相关:压力越高,料流射程越远,若压力过大而距离过近,易导致混凝土被 “冲散”,回弹率激增;压力不足时,需缩短距离以保证料流动能。
流量(单位时间喷射量)过大时,若距离过近,受喷面易堆积过多混凝土,引发流淌或空鼓,需增大距离以分散料流。
混凝土湿喷机受喷面状况
表面平整度:粗糙岩面(如爆破后的围岩)可适当缩短距离(1.0 米左右),利用料流冲击力使混凝土嵌入岩面缝隙;光滑表面(如模板、旧混凝土面)需增大距离(1.2~1.5 米),避免料流反弹。
角度:喷嘴与受喷面垂直(90°)时,混凝土湿喷机喷射距离可按标准控制;若因空间限制需混凝土湿喷机倾斜喷射(如侧喷、仰喷),角度每偏离 15°,距离需缩短 0.1~0.2 米,以抵消重力对料流的影响。
以上内容便是混凝土湿喷机喷射距离控制的具体内容l啦!混凝土湿喷机的喷射距离控制需遵循 “动态平衡” 原则,即根据材料特性、设备参数和施工环境灵活调整,核心目标是在保证混凝土强度(≥设计值 90%)、降低回弹率(≤30%)的前提下,提高施工效率。实际操作中,需通过 “观察 - 调整 - 反馈” 的循环优化,结合人工经验与设备监测,实现精准控制。
您可能还想看